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講一下ISO吧!其實所謂的ISO,
就是ISO -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- 國際標準組織,
恩…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,那我會被吊起來鞭打…(  ̄ c ̄)y▂ξ
雖然上面解釋也沒錯,不過這系列文章主要是聊聊相機的東西,
所以ISO的解釋當然也要跟相機有關係啦!
===============古早版本插圖===============
上圖是Nikon的FM2(不是強姦藥丸…= =)機身上面的ISO選擇轉盤,
因為FM2是機械相機,所以連底片的感光度都需要自行去設定,
比較新的底片機則是會自己感應(底片上會標示),所以不需自行調整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這邊的ISO指的就是感光度數,很熟悉嗎?相信大家多少都有聽過~
在以前底片的時代,去購買底片時老闆會問你要幾度的底片,
例如100、400,雖然現在是數位相機當道,但這東西可沒有消失喔!
不過以前底片機要拍完一捲才能換度數,但在數位機身下,
可以允許你在拍攝之前自己去設定你要的ISO數值,很方便吧!
【可視拍攝需要自行調整ISO值,是數位相機的一大優勢】
跟底片的表示方法一樣,數字越大的就是感光度越好,
例如ISO 400就會比ISO 100更容易感光,
在相同的光圈大小下(這也是為啥第一篇真的要先寫光圈快門簡易說明原因),
其ISO 400的數值下完成曝光的時間會比ISO 100來的短;
有沒有很熟悉?是不是說明書有寫類似的東西?
用白話的方式來說,例如在室內拍攝時,由於光線常會不足,
ISO如果用100的話快門可能需要到 1/8 秒甚至更慢,你覺得手拿會穩嗎?
不信可以試試看,基本上 1/8 秒的速度,用手拿晃動的機率已經很高了…^^”
這時候不妨調高一下ISO的數值吧!調到400以上,
這樣多少會減少晃動的機率。
=================題外插播=================
這邊指不改變光圈大小,而且不開閃光燈的情況下~
因為光圈可調的有限,一般消費相機不見得可以調很大的光圈;
而閃光燈的話也要考慮其模式,並不是閃光燈開了之後,
你的快門就會因此拉快喔!像是後簾同步模式下,
快門速度常常會比你不開閃光燈還慢…= =+
(有機會的話…之後會寫出來並且附圖)
還有就是…有時候照片模糊,不一定是你晃到,
也有可能是對方晃動啊…不妨去翻一下之前拍的照片,
注意看一下背景明明沒晃到,被拍的人反而糊掉…
=================插播結束=================
既然如此,那乾脆一開始就把ISO拉很高就好啦!
小榮只能說…想太多了!魚與熊掌不可兼得!
在以前底片的時代,越高的ISO度數代表拍出來的「顆粒」會越粗,
即使到了現在數位時代,顆粒被所謂的「雜訊」取代…
以下面這張圖為範例,
分別用ISO 200和3200拍攝後,取其中的部分來看一下:
還有就是…DSLR跟一般消費型數位相機比起來,
高ISO下的表現,DSLR完全的把消費相機比了下去啊!
恩…這有牽涉到感光元件和其他部分,但不想講太深奧…在此不贅述~
小榮在此用白話講得明白(殘酷)一點,
消費相機開到400就差不多了,800的話…恩…我沒有那種勇氣使用,
但(大部分)DSLR開到1000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。
小榮不想引戰各品牌相機,但事實也差不多是這樣~
如果真的要挑,富士的相機在高ISO表現是會比其它的好一點…
(它有專門的技術去抑制雜訊,但跟DSLR相比還是有段落差)
或許有人會說我太主觀,但這是小榮目前的經驗談…
說不定過幾年後消費機在高ISO的表現會提昇也說不定啦...= =+
其次,同一個拍攝主題,
也可能因為你要拍攝的手法,或者想要拍出的「fu」不一樣,
說明白一點就是:小明設定的ISO不一定就適合小華啊!
太學術的說明就免了!這邊不會教你計算那些有的沒的~
而是偏向白話、簡單的實用講法,
直接看範例!這裡我們就用簡單的「流水表示圖」來說明吧!
恩…沒辦法~本來想用小河或者瀑布的,不過經費有限,
我們就用水龍頭來表示一下…= =+
這次變更的地方只有快門和ISO數值,光圈保持不動,
當然囉~浴室的光線也是不變的;
假設小明要拍的是「瞬間」的美感,這時候當然需要速度比較快的快門,
【水流的部分是不是有被凝結住的感覺呢? ISO 2500,1/250秒,F 5】
OK~接下來換小華拍攝,但…
小華想要拍出的是「流動的感覺」,這時不就需要快門開久一點嗎?
(就是要讓它曝光久一點…^^)
但…但這樣會曝光太久一片慘白啊!
浴室的日光燈又不能調暗…如何在不改變光圈大小的狀況下拍攝呢?
那就從ISO這邊來動手腳吧!
藉由降低感光度,來讓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不至於過曝~這也是一個做法喔!
【把快門放慢,就會有「流動」的樣子~ ISO 200,1/3秒,F 5】
=================題外插播=================
其實一般會改變光圈大小來配合快門速度,拍攝出想要的感覺,
不過因為這篇主題是ISO,所以就讓小榮任性一下吧~
但如果光圈真的縮到最小還是會過曝,
那就只能把ISO再繼續壓低,
而DSLR在200以下還能在利用別的方式壓下去喔~
(在此就不講那麼多了~因為用到200以下的機會也不是很多)
=================插播結束=================
講了那麼多~那有沒有一個調整的準則呢?
恩…其實都要根據自身的經驗調整會比較好~
例如小榮在室內拍攝(通常是會動的主題,如婚禮、音樂會等),
通常都使用ISO 400以上,光圈可以的話就盡量開大;
如果在室外拍攝的話大都用200~320,不過要看天氣而定;
但假設是靜態,又允許拍很多次(可以重拍),
還是需要長時間曝光拍攝,我會用較低的ISO數值~
必要的時候就搭配腳架囉!
(夜景長時間曝光建議用低ISO,不然雜訊會不好處理)
還有就是一些場合不允許用閃光燈的時候(例如博物館、一些宗教活動),
或者拍攝的主體比較遠,而手上也沒有恆定光圈的鏡頭 or 焦段不夠時,
小榮也會把數值拉高來進行拍攝,
當然在超過1200以上還是要付出點代價…Orz
(之前用Nikon 5700,ISO開到800回家看照片都會想哭啊)
總結…拿到相機時不妨先試試看自己可以容忍的雜訊到什麼程度,
再來決定你要用的最高ISO值吧!
像小榮最高也都到1000,1600以上是很特殊或者有特別需求才用,
當然啦…像D3x那種光機身就要十幾萬的,
我真的看過ISO開到12800甚至更高…雜訊卻還不是很糟…
有此可知$$的多寡,決定你ISO的極限啊…Orz
PS:
雜訊雖然你會討厭它,但如果你需要一張「復古風」的照片,
不妨好好的利用它~刻意把ISO拉高來呈現「顆粒」的感覺,
也不失為一種拍攝方法喔!^o^
例如這一張就是晚上不用腳架,刻意用高ISO(2000)拍攝再後製~